第88章 第八十七时-《[美娱]恰逢其时》
第(3/3)页
事后基努有点无奈地说:“你知道观众们有的时候会被名气和星光冲昏头脑,很多女孩觉得我很神秘,可实际上没什么神秘的,我是个简单的人,你知道的。”
乔琳点点头,在他脸上安慰式地亲了一下,表示理解。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演艺界的人总是互相约会吧,影视作品总是会给演员一层虚无缥缈的光环,实际上光环之下,也不过是一个个凡人而已。
说到演员本人与角色的关系,就不得不聊到电影创作的方法。乔琳觉得她会把真正的电影导演粗略分作两派,一种是独断专行的父母,在电影这个孩子诞生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所有人生道路,对自己想要的角色有着非常明确的想象和设定,并且基本不能接受更改,演员的主要作用是按照导演的理解表现角色;另一种导演则是友善的监护人类型,他们会对角色有期待,会有一种基本的设想,可是同时他会跟演员一起合作规划角色,根据演员的特质和身世背景量身定制,从而打造出一个带有某种演员个人性格印记的角色。
乔琳还记得她接受的第一种演员培训就告诉她一件事,有一种表演是对演员本人既往历史的唤醒,如果一个人的个人经历过于乏善可陈,那么很多角色可能永远都不会向她打开大门。她可以想象着减脂时夜晚的冰激凌蛋糕表演渴望和挣扎,却无论如何都没法演出她自己完全没有共鸣的东西。不过,她接受的另一种表演培训看法不同,认为优秀的演员应该能用技巧填补个人经历的不足,而不是只靠一种原始的情感驱动表现。
乔琳对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接受,一个好演员是不可能只有一种演技工具的。不过,正如行业里那句著名的说法,表演的关键在于选角,有的时候,一些角色只属于某些特定的人。
而乔琳之所以想到这个,正是因为坐在她对面的这个年轻男导演。
圣丹斯电影节对电影行业来说一直是个发掘人才的好地方,年轻的电影人带着几万美金拍摄的短片来到这里渴望被观众和制片公司看到,而制片公司也希望能在这些不出名的家伙中找到下一个瓦伦蒂诺和约翰·卡朋特。毕竟制片公司们可都看到了《低俗文学》在票房上的成功,加上现在很多有线电视公司资金充足,如果找一两个还算卖座的明星出演,将电影预算控制得足够低,这些公司就肯定能回本。谁不想复制《低俗文学》以900万预算收获6700万国内票房的成功呢?更别提这电影现在还没下映,还是各类奖项的有力竞争者。至于约翰·卡朋特,他用32万美元拍摄的《月光光心慌慌》收获了6000万美元票房,堪称奇迹。
这些制片公司觉得他们虽然不知道谁能成为下一个斯皮尔伯格或者库布里克,但是总能在这些导演新人中找到下一个罗杰·科曼吧?
科曼以拍摄剥削电影著称,被称作b级片之王,著名事迹就是因为他拍片成本是能压多低就多低,所以几乎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赔钱。他的省钱手法五花八门,乔琳读他的传记时简直惊掉下巴,重复使用演员什么的都只是小儿科,重复使用电影素材和把买来的外国片重新剪辑上映等等算他的一般操作。对科曼来说,拍电影就是拍电影而已,这种非科班出身的敏锐直觉让他从一开始只有自筹的1.2万美元预算的小人物,变成了后来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圣丹斯学院在发掘导演方面是常常有惊喜的,特别是他们的各种项目,比如导演实验室,会在每年6月为入围的导演提供为期三周的训练,有专门的顾问导师帮助他们拍摄新场景,让他们在这里实验自己的剧本和拍摄手法。
圣丹斯还能充当导演和制片公司之间的中介,卢比孔河影业的开发主管和制片人们是圣丹斯的常客,而乔琳眼前的男人就是比尔从那儿签回来的新人。准确的说是抢回来的,比尔解释说,这个年轻的制片助理在进入圣丹斯实验室前靠着一部短片《香烟与咖啡》和演员菲利普·贝克·霍尔的出演迷倒了一个制片人,他们很早就签了约,可直到1994年中旬都没履约,比尔拉了些关系,花钱给他们解了约。
用比尔的话讲,这是个不够成熟但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他问乔琳还记得1993年的《二十美元》吗?那是个用一张20美元将不同的人和事串起来的独立电影,原版剧本在1935年就写好了,一直到近些年才拍好,甚至没有大规模上映。《香烟与咖啡》就是有点类似这个故事的一个短片,比尔在里面看到了编剧的才华和清晰的镜头感,就当即决定要签下这个新手的第一部故事长片。
至于原来的那个制片人,反正他还在为了《非常嫌疑犯》努力,那是个非常不错的项目,他抽不出身来,在中间人的撮合下,比尔用一个很实惠的价格买断了旧合约。
现在这个新导演本人坐在乔琳面前告诉她,他的新剧本准备好了。
“好的,安德森先生,请坐。或者你比较喜欢我怎么称呼你?”
“保罗就可以。或者p.t.就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