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0章 没钱时,做事的手段与手腕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反映的是穷人的无奈;“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只好磨推人”反映的是金钱的神奇。 可是穷人难道就不办事吗? 不花钱难道就办不成事吗? 显然不对。 社会上完全靠钱办成的事不是昧良心的就是犯法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钱只是办事必要的社交费用和活动开支,你真正要学会的是:少花钱多办事,少花钱办成事,不花钱也办事,花了钱别坏事。 没钱至少还有诚信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处世的根本。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 例如“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等句子,都为大家所普遍认同,成为人们的处世格言。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孔子的门徒曾子,听说妻子为了让孩子听话就哄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吃,结果就真的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怕的就是让孩子认为大人说话不算话,影响到孩子将来的诚信。 因为他深深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失信。 而那些轻易许下诺言却又不兑现的人,最终不仅会成为人们嘲笑和谴责的对象,也会为他们的失信付出代价。 明代《郁离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某商人过河时船即将沉没,他拼命呼救,有一个渔人划船相救。 商人许诺:“你如果救了我,我就付你100两金子。” 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后,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谴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而斥责渔人太过贪婪,渔人无言而走。 后来商人又一次乘船遇险,再次遇上那个渔人。 渔人对同行者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 众渔人于是停船不救,商人被淹死在河中。 在这里,我们虽然不提倡见死不救,但也不能学那个商人,因为失信而丧失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在人们眼中被淡化了,但是人们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仍然需要相互的交流,不断的交往,因此,诚信在现代社会还是很重要的,是无法取代的。 假如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具,假如人与人之间都在互相编造谎言,彼此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必定会暗无天日,人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身,因此诚信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品德。 现代人需要拥有的品质很多,但是以诚信最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的人必然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无论是爱情、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 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反感;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 没钱但要有脑子 喜欢随波逐流的人也可能会偶尔获得成功,但是他不可能会有大的成就,因为在办事过程中,不是每一次你都会有很好的运气。 同样的一个机遇,去做的人越多,饱和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永远发展、永远成功,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眼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成功的人不仅用手做事,更会用脑子办事,用心计做事。 黄平以前是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员,现在已经荣升为某电子公司的副总了。 黄平做事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寻找别人遗忘的“黑洞”来发展自己。 他最早获得的成功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倒茶水的学问。 他本来不是秘书,没有做这种杂事的义务,但是他却主动去做了。 偶然的机会,黄平发现老板喜欢喝花茶,而且经常把水杯放在右面。 可是每次秘书总是把水杯放在老板左面,害得他不得不从椅子上站起来才能拿到杯子,有时一不小心还会把水洒在文件上。 那天,秘书恰好不在,老板喊人给他倒茶。 黄平觉得这是个让老板认识自己的机会。 于是,就主动跑过去为老板沏茶。 他选择了茉莉花茶,而且只放了一小撮进去。 因为他知道老板喜欢清新的东西,所以茶叶当然要选择香味较清淡的茉莉花茶,而且不要放太多。 沏好茶后,黄平轻轻地把水杯放在老板办公桌的右上角,茶杯把手正好对着他,这样如果老板想喝茶,直接就可以拿到了,而不用再转茶杯。 老板看着黄平的这一套动作,非常惊讶:“你可不是我的秘书啊? 怎么对这些事情知道得如此清楚?” 黄平微笑着说:“因为你是我的老板,我必须知道怎样为你服务,而且要让你满意。” “是这样啊!那你说说看,怎样让我满意。” 老板饶有兴趣地说。 黄平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 于是开始向老板讲述自己的“茶经”。 首先清楚喝茶人的习惯,然后要明白倒茶的意义。 不能倒太满,太满的茶温度很难降下来,这样就不能马上让人喝,就失去了倒茶的意义。 而没有意义的服务,既浪费茶叶,又付出了无效的劳动。 这样做事情的话,做它有什么用呢? 老板听了之后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并表扬了黄平一番。 不久,黄平就当上了老板的高级助理。 每个人做事情,应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工夫,因为往往就是这些地方,才最能显示人的能力、人的智慧。 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于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施展拳脚。 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好像一张白纸,你很容易就能勾画出自己所想要的蓝图。 但同时它又是难以发现的,这使许多人错失了靠它发展的机会。 同样的道理,一件小商品,越是没有人注意,越是没有人敢去做,它就越是有钱可赚。 如果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可能成功。 日本东海电器公司的桥本做事仔细,爱动脑筋,总爱摆弄一些小巧玲珑的东西。 毕业后,他在一家打火机制造厂上班。 闲暇时候他总爱看一些介绍新式东西的杂志。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到许多书店和资料室去查阅有关新式打火机的信息,然后加以改进,并亲自试用。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只一次性打火机,他立即就被这种新式的简便实用的打火机所吸引住了,他煞费苦心地搞到了几只样机。 几经摸索后他发现,这种一次性打火机只需灌好燃料,机身密封好,确保不漏气,就可以使用,而且还便于携带。 他估算了一下,1000支火柴要花100日元,而一只一次性打火机可以连续使用几千次,且成本又低廉,这是多么大的利润啊!他当即决定要仿制生产这种新型打火机。 有心的桥本当即与人合作生产,虽然期间遭遇了多次失败,使本来就穷的他变得更穷,几乎要靠借贷度日,但是他从不退缩,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坚信新式打火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提高打火机的质量,他搜集了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一次性打火机,仔细进行研究对比。 为此,他还远赴美国,以获取一次性打火机的最先进的资料和技术。 此后,这项美国技术对他日后的研究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工夫不负有心人,桥本终于研究出用超声波熔接接头,使装液化气的机身高度密封,克服了几乎所有一次性打火机的漏气通病。 此外,他还将欧洲同类产品的金属机身改为透明塑料。 这样,消费者随时可以看到液化气的剩余量,也消除了人们怕漏气不安全的心理。 新产品推出后,即大获成功,桥本也一举从负债累累的穷小子变成了富人,并将他的事业逐渐做大,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顶级打火机制造商。 就这样,仅仅凭自己的见识,桥本就使自己摆脱了穷人的身份,成为众多穷人效仿的对象。 没钱更要有结交朋友的意识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个穷人,更要提前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之球投掷过来时,你就要好好接住,并好好地回掷过去,便是完成了做人的基本品德。 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办得到的立刻去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这样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往来的基础。 任职于贸易公司的业务员王先生,总是把他的客户细心分类编排,按时间、地点与生意上的往来,随时邮寄明信片,表达各种不同的信息,让客户时时注意到他的存在与关心。 文字迥异于声音,它不会瞬间即逝。 比电话、当面晤谈等都从容得多,让人有更宽阔的空间来施展。 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明信片的效用,事实上勤写信、寄明信片的人往往是最善于交际的人。 并非因为喜欢写才写,而是着眼于当时状况,给予适当回馈的一种表达方式。 但若不谙时机,太迟或太快寄出明信片都是不当的,甚至可能得到反面效果。 若你是个不善于与人交谈的人,就好好利用文字打开对方的心。 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熟练的技巧,只需诚心诚意表达与对方沟通的内容。 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常让人紧张,匆忙之间往往不能将最重要的事情完全表达出来,文字的沟通则可用最充裕的空间舒畅地表达出来。 最常见到的大约是谢函。 就算是第一次相遇,了解不多的人,只要具体表示和对方相遇的喜悦及一些关心,即可构成一封完美的谢函。 若是接触机会频繁的人,则更该将谢函视为必要的礼节,将机会善加利用,将对方转变为生活上的朋友,便是你人生的一大收获。 把好意传达给对方,给他充分的关心。 试想若人们平常的行为中有此表现,则你的人际关系必定会和谐愉快。 如果不了解这种基本原则,又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异是在原地踏步罢了。 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多人只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便不愿付出。 此种以利益计算为先的人际关系,是不堪一击的。 商业上的竞争来往原本是功利至上且锱铢必较的,但把它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是很偏颇的做法。 真正懂得交往之道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 如果常常考虑到对方的立场、需要,仅凭一己之力帮助对方,并沉醉于此种喜悦当中,却不曾想过自己会得到什么好处,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意。 而受到此种不求回报好意的人,只要稍微有心,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也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与你合作。 透过此种交流,彼此关系自能越来越亲密,终至成为真正的朋友。 如此看来,构成不会令人厌倦的魅力个性,除了先天的个性优点外,还需努力视自己的特性加以规划,只有如此,才能更鲜明地展现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人或事,往往会带给人意外之喜。 这种情形下,心中常常只有感动二字。 所以,为了要让对方脑海中为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是很具效果的。 例如,突然想到找一位相识的朋友,可能只是顺道拜访,但足以让人开心。 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关心着他的,否则不会想起来去拜访他,此时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注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组成群体的人又处在各种不同的阶层和属性中,坚持以上几项原则,就有利于你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好人缘,只有人缘好,才能有一个好的形象,办起事来才能如鱼得水,没人缘的人在办事时自然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总之,具有结交意识的人,相比其他人,总是会结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朋友一多,遇到困难就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这样的人其办事能力较一般人有明显的优势。 人人都能为我所用 作为在群体中生存的个体,你的朋友圈子一定要不停地构筑,才能让你朋友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 要想拥有自己的圈子,就得开展属于你的“圈地运动”。 有米才能成炊,圈子要靠自己一点点编织才能成型。 号称“台湾第一报人”的高信缰先生,在创办《人间副刊》之际,没有人愿意为其投稿,只能自己“造米下锅”。 但他坚持不懈,每天写20封信,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能否接到回音。 坚持的结果是,“米多锅少”,于是他一再扩大版面,成就了以副刊带动整个报纸的辉煌。 而他自己的圈子也同时成了规模。 你也可以推而广之,每天发20封电子邮件,不怕陌生、不怕不熟。 联系多了,自然他们就成了你的“圈”中之人了。 圈子不能一成不变,像盖好的楼房,要想第二期、第三期的开发。 在打造关系网的过程中,已经认识的人很重要。 你目前的联络网是编织你未来关系网的原料。 他们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 现在,上面提到的高先生虽然说现在已无暇每天写20封信,但他依然规定自己每天至少给新老朋友打5个电话,所以他的圈子还在不断地扩大。 你的圈中人不可能只认识你一个,不妨互通有无,带着各自的朋友扩大联盟。 这样交叉着,你的圈子就很容易扩张,你的获得就永远新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分”当然有其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但当这个标准或要求太具有功利性时,圈子有时就会变成阻碍人迈出脚步的套子。 这时,圈子便不知不觉变成了圈套。 别让圈套套住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几个不同的圈子。 怎样做此“运动”呢? 涉猎广泛一些,展示自己不同的侧面,就很容易拥有不同的圈子。 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熟悉的交际圈,或以地域为标志,如邻里之间、单位范围内等;或以人群为界限,如同性之间、同事之间、同龄之间、同学之间等。 在这个熟悉的交际圈中你可以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堪称交际高手。 但一旦走出这个熟悉的交际圈,你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 有许多人一反常态,变得十分蹩脚、别扭,为此而深受困惑和苦恼。 人的一生要办形形色色的事,要想各种事情都办得顺利,需要你不断扩大交际面,越来越多地要求你迎着陌生,学会与圈外的诸色人等打交道。 1.开放心态 交际圈外总不如圈中那么熟悉、随意,多会让你感到陌生、僵硬、别扭。 当交往把你推到交际圈外时,你应打破怯懦畏缩心理,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这样你就能放松自己,展现出热情挥洒的风貌,让人认同、欣赏、接受。 例如,小陈在原单位时交际得体,很有人缘,后来他被抽调到市文明委。 进入新的交际圈,小陈却笨拙起来,显得特别别扭、窘迫。 幸好有人给小陈及时传经送宝:进行心理放松,让脸上绽放笑意,主动向别人示好。 那意思就是开放心态,不封闭自我,主动热情地面对全新的交际局面。 小陈听了这些话,茅塞顿开,之后的一切随即都变得有章法了。 2.有效接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