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平分秋色-《临安不夜侯》
第(3/3)页
众宰执若不签章,皇帝就不能把它作为一条制度明告天下。
皇权也不是为所欲为的,这就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
不要说赵瑗了,就是赵匡胤这位大宋开国皇帝,都遇到过这种事情。
当初赵匡胤称帝,作为后周旧臣的范质、王溥、魏仁瀞三位宰相心有不安,于是相继辞职。
赵匡胤也没什么执政经验,在挽留未果后,还没有任命新宰相,就先批准辞呈了。
结果,在此期间就造成了大宋王朝的行政中枢出现“权力真空”,内殿起居无宰相。
赵匡胤想任命赵普为宰相时,这才发现,没有宰相给他“副署”。
没有宰相“副署”,任命的诏书就不具备国家意义上的法律效力。
赵匡胤抓瞎了。
他寻思我是皇帝,宰相都是我任命的,我签名了还不行?
还真不行。
于是,宋太祖只好求助于翰林学士,检索典故、先例,看看如何解决。
最终,翰林学士们翻遍史书,找尽办法,最后才想到开封府尹赵光义就是“同平章事”,他也是宰相啊。
虽然从晚唐到宋初,有不少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都兼领同平章事,只是个名誉头衔,并没有宰相之权。
可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宰相。
赵匡胤松了口气,赶紧把他弟弟找来签字,“副署”圣旨。
赵普这才得以被拜为天下公认的宰相。
如今赵瑗要推翻从秦桧开始的这种宰相兼执枢密院的战时条例。
虽然明正言顺,虽然万俟卨为了有条退路现在比较低调,虽然沈该觉得它是有助于朝廷长远稳定。
他们也还是向官家换来了一些好处,这才让它顺利通过。
这番并不摆在台面上的政治博弈,就是赵瑗要同意两位宰相的提名,增加两个宰执。
任名魏良臣为敷文阁直学士、参知政事。
以礼部侍郎汤思退升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
这两位都是主和派大臣。
但赵瑗和赵璩兄弟同心,在御前会议一番博弈,也为自己争取来了一个宰执名额。
他们把绍兴十六年因为上书朝廷,建议积极备战抗金,因而被秦桧罢去官职和爵位的张浚重新起用了,恢复了他的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爵位,兼权参知政事。
这算是往宰执队伍里塞了一个能和官家保持一致的人。
……
杨沅的“假期”快结束了。
这一天,他正履行承诺,带着花音、小奈,乘着画舫游西湖。
花音、小奈,一左一右喂着他水果。
至于姬香,姬香不听话,刚才又顶撞他了,现在正被他勒令蹲在桌下,反思顶嘴的后果。
吏部把一百五十七名新科举人的任命安排,已经提交了众宰执。
众宰执群议通过以后,便递呈给了官家。
官家看到这份任命奏本的时候,鹅王赵璩正在进宫。
宰执队伍里有杨存中和张浚,自然会提前透露消息给他。
这也不算违背规矩,晋王是“总领御前参政,参决军国政事”,他有资格知道此事,并且参与此事。
他不签押副署,这道任命诏书一样无效。
赵瑗接到奏本,首先就去看一甲三人的任命。
这其中风头最盛的杨沅,任命上肯定会有波折,对此赵瑗已经有所准备。
但是展开奏本一看,赵瑗还是吃了一惊。
吏部竟然任命杨沅为建康府通判,宰执们竟然也同意了。
建康府……那地方当然不差,它是大宋行都、东南重镇,仅次于国都的重要所在。
正所谓,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
雄山为城,长江为池,舟车漕运,数路辐凑,乃今日之关中、河内也。
可它毕竟不是国都,状元一向是要留任都城的,这是把杨沅踢出了中心圈子?
赵瑗顿时心中火起,这是在安排杨沅的去处吗?这是在向他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亮出锋利的爪牙。
如果这一次他退让了,君王之威何在?必然助长他们的威势,以后更加肆无忌惮。
就在这时,鹅王殿下拉拉着大脸,怒气冲冲地进宫来了。
兄弟二人商议一番,便召开了“御前会议”。
不过,两位宰相还有魏良臣、汤思退坚执己见。
他们认为,大宋的国都在汴梁,临安只是“行在”,所以谈不上不让状元在京城任职。
建康是大宋的陪都,临安还没有成为“行在”的时候,建康就是陪都,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
而他们要任命杨沅去建康的原因是:秦桧经营建康多年,有意把他曾经任职的这个地方打造成退路所在。
因此,秦桧在建康党羽众多。
虽然上次镇江知府王循友昏了头,上书谏议,请求为秦桧加九锡,被正在密谋香积寺之变,作贼心虚的秦桧“大义灭亲”,把他给贬谪到柳州去了。
但秦桧换上去的建康府知府人选,仍旧是他的人。
再加上秦桧党羽是建康“措置”,江东马步军副总管丁禩是他的大管家。
如今这些人虽然受到了清算,可谁知还有没有没挖出来的?
而且很多新的官员都是刚去建康赴任的,根基太浅。
这时把状元郎调过去做建康府的二把手,这是委以重任,有何不妥?
赵璩才不管他妥不妥,他就知道,这是给杨沅颜色看,要把他踢出朝廷。
在那儿待久了,在朝中的影响力自然会降低很多。
赵璩要让杨沅做秘书省校书郎,他就要,他就要。
御前会议上,官家、晋王、枢密使杨存中、参知政事张浚,认为杨沅该留任临安。
万俟卨、沈该两位宰相,参知政事魏良臣、汤思退,认为杨沅该去建康府主持大局。
四票对四票。
赵瑗就想搞个“御前扩大会议”,把六部尚书找来一同商议此事。
不过,六部尚书里边,吏、户、刑三部是跟沈该一个鼻孔出气的,剩下礼、兵、工三部,这还是三票对三票,势均力敌啊。
赵瑗刚刚登基,就不好在一半的朝廷重臣坚决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
万俟卨想让杨沅去建康清理秦桧余党,鹅王想让杨沅去秘书省校阅图书,两下里争执不下。
杨存中就提了个折衷的建议,让杨沅去国子监任个监丞,教书去。
学政官嘛,虽然留在临安,于政务也影响不了什么。
可是万俟卨和沈该何等老辣,你先把他留在临安,回头再调整职务,那不还是一样?
要对一个学政官做调整还是很容易的,不像去地方任职,没有太充足的理由,就不能轻易调动。
所以,他们还是坚决反对,把杨存中喷了个狗血淋头。
双方正各不相让之际,边陲忽然传来紧急军情:金国频繁调动兵马,蔡州(汝南)地区已集结重兵,似有所图。
朝廷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